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

云师大二附中,毕业了也不说再见

发布时间:2016-07-08  发布者:admin
还是熟悉的学校

还是熟悉的老师

办学十余年来

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全体教师秉承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的优良教风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他们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

培养和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学生

 

正值今年毕业季之时

云师大二附中把之前毕业的学子们

再次请回母校

 

还是曾经买过冰棍的那个食堂

还是曾经挥洒汗水的篮球场

他们曾在这里度过青春美好的年华

再次走进熟悉的校园

不讲升学、不做答辩

只做分享

分享自己在云师大二附中的成长历程

 

母校,我们回来啦!

云师大二附中

毕业了也不说再见!

 

再回云师大二附中,老校友穿新校服,必须合照一张啦~

 

我们的高考已经结束了好久好久,再回母校,擦黑板都是一种回忆~

 

回到熟悉的课堂,讲台上是曾经的英语老师,仿佛又回到每天早上晨读的时候~前面回头的男生正在问"嗨~谁有吃的?哥们儿快饿死啦~"

 

再坐到曾经的老位置,大学毕业多年的我,再翻开高中的课本,我发现...还是高中时的我厉害一些~

 

还记得同桌的我们,原来也是这样在课后畅聊有说不完的话……

 

依旧记得课后,在阳台上聊天~

 

穿上校服,我们再玩一次两人赛!

 

原来的我们,也是这样与老师一起走在校园里,今天重温,满满是回忆,穿上校服,我们俩仿佛穿越啦~

 

跟曾经的老师合影,我们都有变化呢~

 

现在的学生和曾经的老师,老师们越来越年轻啦~

 

求学的时候,我们是你们的孩子,毕业多年孩子长成大青年啦~谢谢曾经辛苦教育我们的老师们~

 

毕业不再见.......云师大二附中欢迎更多学子加入,一起缔造更美好的明天~

 

走进师大二附中

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简称:云师大二附中),是一所可寄宿、可走读的全日制完全中学。

 

云师大二附中设初中部、高中部和国际部,现有在校生1800多人,其中外籍师生达50多人。现代化的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地及各种功能教室、实验室一应俱全。

 

近5年连年获“昆明市高考质量进步奖”,在昆明市民办教育教学质量年检中连年获“优秀奖”。

 

自2000年办学至今,还荣获国家“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昆明市文明学校”、“昆明市绿色校园”、“昆明市民办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 ”、“云南省民办教育大奖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

 

云师大二附中在初一年级开设选修英语口语课,在高一年级增设韩语、泰语、西班牙语选修课,由外教授课。

 

2016年招生计划

2016年,云师大二附中初一年级计划招收200人,高一年级招收400人,其中航空乘务员特色班50人。学校国际部招收外国学生50人(持外国护照来华学习的初、高中学生),此外提供出国留学直通车咨询与服务。

 

咨询电话:0871-65843866      

18988485844  

 

学校地址:昆明市区龙泉路岗头村627号(即:财经大学对面,文理学院龙泉校区旁。可乘9、74、84、114、115、129、168、175路公共汽车)

 

 

学生感言
 
 
怀念在母校度过的美好时光,这是人生中成长最快的一个阶段,老师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不放弃任何一个同学,老师的鼓励让我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毕业后又回到母校工作,16年间,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一个个重要的时刻,希望今后一直在这里见证母校的发展,为母校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虽然2003年毕业至今,时光已逝去多年;虽然在母校上学时,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好学生”,所以更感谢老师的爱护和帮助,有时梦里会回到熟悉的教室,回到当年的高考场;
 
高中时光,总是让自己想起很多的欢笑,在学校里,我们不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结识了与自己有精神共鸣的良师益友,这是人生中的一笔财富……
 
初中从浙江转学到云南,来到云师大二附中是自己第一次到昆明,感谢得到这里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帮助,初中毕业后继续选择在云师大二附中上高中,高中毕业后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怀念当年下课铃声一响,一路狂奔至食堂的时光,怀念学校食堂包子的味道;
 
毕业多年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学习人生、学习坚强,始终忘不了当年高中时老校长的谆谆教诲;
 
怀念云师大二附中向朋友一样亲切的老班;
 

再次回到校园,突然发现校园的风景很美;

 

作为复校的第一批学生,刻苦拼搏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感谢老师那句“要给学校增光呀”的话语,让我在前行的路上多了一份力量;
 
在母校树立了自己正确的人生观,感谢母校让我懂得了努力、懂得了坚持、懂得了诚信、懂得了人生……希望能为母校做些什么,回馈母校的培养;
 
当年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高中放弃了读其他名校的机会,继续留在母校上高中,但我自己知道这里对我成长的帮助,这里教给我的一切是如此珍贵,谢谢母校,谢谢老师。

 

2016年返校毕业生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