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网络连线美国—师大二附中开国际合作新方式
近日春城晚报刊登题为“用网络连线美国——师大二附中开国际合作新方式”的文章介绍我校国际化合作办学。
文章来源:春城晚报2011年5月23日 B2/09版
网络地址:http://ccwb.yunnan.cn/html/2011-05/23/content_355682.htm
原文如下:
近日,全美中文大会在美国洛杉矶召开,来自全美1500余名从事汉语教育的各界人士出席了会议。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杨晓蕾校长作为唯一的中方代表,与美国合作学校就双方合作的成功经验在会上做交流和研讨。
全美中文大会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和亚洲协会主办,以推广汉语教育和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语言会议。大会于2008创办,本届为第四届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美各地的众多从事汉语教育的人士。作为唯一一所在大会上做交流的中方学校,杨晓蕾认为,这不仅是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是对学校对外交流工作的肯定。
与美国学区建立合作
2007年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经国家汉办批准成为“国家级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走向了国际化发展为特色的办学之路,先后与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多所中学建立了文化交流合作。
2010年,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与美国Gahanna Jefferson公立学区建立合作关系:由该校特派教师到美国为合作学区开设中文课程;同时,双方学生之间也进行交流和互动。该校中文老师不但为美国的学生们带去了中国的文字和语言,而且为他们介绍了来自东方古老的文化。短短一年的时间,在Gahanna Jefferson公立学区所处的美国俄亥俄州刮起了一股“中国风”。
中文教学取得成功之后,学生之间该如何交流?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陷入了思考:如果按一般的国际交流方式——举行夏令营,高昂的成本只能让较少的学生参加,并且无法做到深入了解对方的文化。美方曾提出希望互派交换生,当时师大二附中认为该校的学生并没有达到可以接受西方教学的能力,因而拒绝了互派交换生。
经过认真思考和交流后,双方学校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采用电子视频对话和互通邮件的方式,让双方学生先“熟络”起来。
视频对话交流学习
电子视频对话,由学生自由报名参与,每场各有10名学生参与,在视频中,针对某一话题进行讨论。为了让双方都有所收获,对话又分为中文场和英文场。
刚开始,师大二附中的学生感到很新奇,报名参加的学生也不少,可一和对方学生交流,学生们就冷场了。例如在做自我介绍时,学生们只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来说。而美国的学生就活跃得多,自己的家庭成员、小狗,今天做了什么事……不仅如此,他们准备的材料也很多,PPT、照片、手工、病历本等等都可以成为他们的话题。
渐渐的,师大二附中的学生们对美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并学会自己准备材料。例如:学生们对于美国学生16岁就可以拿驾照,甚至可以开车上学感到不可思议。为什么美国孩子可以为自己的安全负责,而自己每天都要被老师、家长叮嘱要注意安全?讨论过后,师大二附中的学生们发出了倡议,要为自己的安全负责。
加强学生文化传承
在交流的过程中,双方学生都从对方身上了解了不同的文化,师大二附中也看到了自己学生的不足。杨晓蕾校长介绍,有一场电子视频对话让自己印象深刻。在关于“青藏公路”的讨论中,她发现美国学生对青藏公路的了解远远超过了中国学生,这让她感到“我们的孩子对本国文化的缺失”。
国际交流,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国际沟通能力,更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学生。为了加强学生对本国文化的传承,学校在课余时间增开了中国历史、剪纸、戏曲等课程。此外,还设立了众多的社团和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了解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现在,视频对话时,学生们可以教美国的朋友画脸谱、剪年画。
经过一年的准备,杨晓蕾认为双方学生已经对对方文化和授课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双方将开展交换生项目,让二附中的学生真正进入美国的课堂和家庭,更加深入地学习和了解彼此的文化。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