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研论文 >

情感教育是我教学的出发点

发布时间:2012-12-07  发布者:admin

情感教育是我教学的出发点

高中地理教师、2006文科二班班主任         陈燕婷

摘要:情感教育是日常教学的必要手段;前提: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这种了解应该是持续的;满足:才能接近学生,满足是双重的;注重自身修养,提高灵活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于地理教学实践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按地理学科的逻辑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定律、原理等进行有意义的改造,并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应有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要善于捕捉最新的理论信息,应用新理论解决地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了解需求;满足;注重自身修养。

 

   “人文主义”教育观认为:人的情感发展和智力发展同等重要,它使学习者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另外也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学习者的态度、感情、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带来直接的影响。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证明了,情感教育是日常教学的必要手段,情感教育可以使一个入学时腼腆、内向、胆小、缺乏自信、沉默寡言、不善交际的孩子毕业时成为自信、开朗、热情大方、喜欢交际、善于言表的优秀生。

一、前提: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

    一个好老师,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仅仅是一块让学生接受你的基石,人格魅力才是成功的法宝;人格魅力来源于自身深厚的文化素养,以“每个学生都是可塑的多方面人才”为育人目标的博大胸怀,更重要的是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

    首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和思想实际;因材施教,确定合适的情感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实现学科教育的实效性。如:八七年(在昆三中),上第二届文科班的地理课时,有一个令许多教师都头痛的“问题”学生,还没上课,就听到好几个老师的评价:“太闹!太多嘴”果然,第一节地理课时,讲到地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时,我才开个头,他就接过去讲了许多,当时全班同学的面部表情是:看老师怎么着吧!我面带微笑用由衷的语气对他说:“你的知识面很广,反应也很快,这门课一定能学得很好。”课后,马上给他一个要求:上课时顾及一下其他同学的反应,不要过早地回答我提的问题。一个学期结束时,他的地理成绩是九十三分,是两个文科班中约一百三十个学生中的最高分。

    其次,这种了解应该是持续的。由于基础教育改革与高考制度改革步伐加快等许多外部因素的变化,以及学生的认识活动的因素(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等内部因素的变化,使教学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只有持续不断地了解学生在变化的环境下的现实情况,才能在学习上真正地助学生一臂之力。

    在2004年11月至2005年6月的教学(在龙泉育才学校教高三、高二文科)中,我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很短的时间内了解到学生情绪低落的原因: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二、许多学生已经反复多次的自动留级,读书读怕了。针对原因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在每一堂课中设计一些情感交流的点,在二个月中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认知动机提高到自我实现动机;现在可以说是升华到了义务动机的高度了。后来,高三文科班的统测成绩在稳步上升;高二文科班整体学习兴趣和热情都在提高。

二、满足:才能接近学生

    了解学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在他们创建他们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从而获得学生对教师的认可。

    满足往往是双重的,作为教师,不仅分享了学生进步的快乐,树立了自己的形象,而且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更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或方法的优化组合)的结构、适应范围、运用步骤进行创新性教学。如:九二年文史类高考毕业班(昆三中),通过上学期系统、扎实的第一轮单元过关复习后,第二轮的综合训练进行到三月底时,大多数学生要求暂停讲解,自己消化、整理前一阶段的复习内容,根据我对这个班学生的了解,大胆地调整出一个月的课堂时间来只做个别答疑,五一节后再精讲专题,精选几组题给学生做提高训练;那年高考成绩(平均分、及格率)为全昆明市第一名。

三、注重自身修养,提高灵活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于地理教学实践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按地理学科的逻辑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定律、原理等进行有意义的改造,并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应有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要善于捕捉最新的理论信息,应用新理论解决地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帮助学生端正的学习动机和态度

    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动力,是一种促使人们采取某种行动的欲望,包括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包括好奇心、求知欲、知识成就感,以及对学习的兴趣等,外部动机有批评表扬、奖励惩罚、支持鼓励等。

    态度是个人对事物或人的一种评价性反应,它对一个目标的实现和能否取得成功及成功的程度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中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心理处于不稳定的时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不足,很容易被社会、老师、父母、同学等因素所左右;如果经常受到批评、打击、冷落或被忽视,就会对他们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从而对自己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了应具有热爱教育并为之献身的精神,扎实的教学功底,以及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素养外,还要注意克服自身不良的心理,注重个人修养,增添个人的人格魅力,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到云师大二附中任高三文科班地理老师,并接手高三文二班班主任。首先,通过日常教学赢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再通过与大部分学生家长的个别、深入的谈话,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与家长的想法和需求;

   第二,就是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与各科任教师、另一位班主任加强沟通,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的班级环境。

   第三,解决学生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一是为什么、为谁而学?二是有希望考取高校吗?大道理他们已经听了十多年了,其间在学习上的大起大落也反复了好几次了,可以说是自信、自尊都已伤痕累累了。在这种情况下,再塑自信成为当务之急,但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是无意义的;我计划并实施了几件事:一、在日常教学及班会中,通过实实在在的习题和案例,反复强调高考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任何智力正常的考生机会均等;二、高考复习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将教学目的定位在“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做的结果,首先让学生感觉得到了尊重,其次是学生知道有人准备从学习方法上给予有效的帮助。让学生看到真正的希望,再来做端正他们的学生态度的工作就容易得多。三、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特征和地理对人类的贡献,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端正其学习动机,只有他们能自己静下心来学,我的教学才能落在实处。

     其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喜好的情绪。努力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从“怕学”到“好学”再到“乐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考复习的材料五花八门,但典例大同小异,为了消除学生对解题的畏惧心理,我的讲题节奏是慢讲、慢带、详比较;同类题,我先详细、慢速讲解,将答题思路清晰明了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并要求学生记录下来。当第二次再见到同类型题时,引导学生分析它属于我们见过的那一类,再带着学生回忆这类题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在参与中找回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第三,尊重和鼓励学生,注重其个性发展

    学生通常可分成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类型。教师应该对两种性格的学生持正确的态度,应该因势利导、挖掘优势、发挥所长,关注他们情感上的真正需要,尊重个性的存在和发展。在教学中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耐心观察和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施教加以适当引导,尊重和信任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多看学生的长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个性也得到良好发展。

    现班上有这么个学生:高一、二成绩较优秀,性格开朗,善于与同学相处,但因家庭条件较优越,学习目的不明确,情绪稍波动,成绩就直线下降。在工作中,我发现这个学生比较注重个人修养方面的知识积累,对什么是真正的人格魅力等问题十分感兴趣,并有较深厚的文学基础,就注意在这些方面加以引导,经过几次深谈后,这个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真正认识到对自己来说,高考只是实现自身价值的第一个台阶,必须尽全力上稳这个台阶,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所想。

    综上所述,在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同时教师应该不断注意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心理,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依据,潜心研究情感因素对地理教学的作用和影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文主义”教育观为指导,通过积极的情感介入来增强师生则的和谐关系,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尊;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能;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使学生在智力和人格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陈琦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张大钧主编,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编著,教师实用心理学,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丁家永编著,现代教育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陈燕婷    女   1986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专业获学士学位。后分配互昆明第三中学任高中地理教师,八七年评为中教二级;任教六年中,一直注意观察、分析课堂教学效果与师生情感交流之间的关系,并积累了一点感受,做了一些心得笔记。92年调离教学岗位,但并没有放弃对情感与教育的关系的研究,反而因为换位思考,对此课题有了新的认识,对学生多了些宽容和理解,对教学过程与效果多了些平和心态。2004年应聘到民办学校后,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尤其是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后,更是如鱼得水,对此课题有了更多的感想,只可惜此次论文大赛截稿时间太急,不能更深入地总结。望得到各位同仁的真诚指教和严肃批评。

现任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中地理教师.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