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风采 > 教育文摘 >

留下的那一点儿,就是素质!

发布时间:2012-12-07  发布者:admin

作者:dl1942 来源:读者网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教我们语文的老师姓焦,络腮胡子,给人一幅敬畏的神情。但更加留在我记忆深处的是他那把让人寒栗的戒尺。只要是你写错一个字,背课文时丢下一点儿,那把戒尺绝对是饶不过你的。自那时,我就对焦老师心存怯意,到后来,发展到只要见到给自己教课的老师,总能想到焦老师的身影,想到那把无情不会说话的尺子。故而听课时便专注神情,专心听老师们的讲课,稍有分神,那面无形的戒尺便会从天而降。

现在想起来,正是焦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的态度,促使我养成了上课专注听讲的良好习惯。

  上初中的时候,教我们数学的老师姓刘,长着一幅孩子脸,对人和蔼可亲,没有焦老师那种威风凛凛的感觉。刘老师讲课要点分明,重点难点把握很是到位。这些都为我们那一代同龄人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本功。

但刘老师给我印象至深的还要算他的刻苦自学的精神。那时我们上学大约有十里路程,每每来到学校,便见刘老师在***场混同于背书的同学们中间,温习功课,几乎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刘老师的学习几乎是见缝插针,每当在课堂内讲完重点,让同学们自学课本时,老师便拿出自己的学习课本,抽空看了起来,但往往很有分寸,待到同学们温习完毕,他又跟同学们打成一片,和我们融成了一块。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毕业的那年,刘老师考上了西北师大,后来成了县城一名出色的高中数学老师。

  刘老师这种刻苦自学的精神,在我人生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宝贵的一笔。也促使我在教学之余,开始了汉语言文学自学考试的学习。短短四年时间,我顺利通过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二十五门功课的学习,拿到了大专和本科学历。做到了门门过关,无一门挂绿灯,创造了我人生的奇迹。

 

   二000年,我来到母校靖远师范学校,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给我们讲课的老师姓陈,给我人生的成长又一次心灵的触动。

   陈老师原是宁夏特级教师,因家在靖远,故临近退休时调到了靖远师范任教。老师讲课神情专注,他的身上同样传递着老一辈讲师们精雕细刻的教学风格,字字铿锵,句句扎实。每当我们这些成人弟子睡意朦胧时,老师便笑话连连,引起我们笑声不断。

镜头一:且说我有一老乡,六年级刚毕业便来教一年级的学生。甭看他学历低,学生贼溜个喜欢。有一次,他教学生认数,便伸出一个指头,教九,便伸出九个指头,后来教到二十,你们猜猜,他怎么示范呢?……同学们哑然。只见老师伸出双手,腾地一下双脚起空, 同时落地,这不是二十吗?双手加双脚。我们大笑不止……

   镜头二:说到我有一表兄弟,有一天去农村探亲,走到一丁字路口,恰遇一放羊老汉,表兄便问:“大叔,去张家庄咋走?”

老汉道:“上……哈(ha)……”

  因这边家乡话中,把往下走也叫往ha走,哈ha同音,表兄分不清到底是向上,还是向下?又问道:“大叔,到底往哪面走,大叔用手指了指,我表兄才看清了要去的路线是向上。

   ……

  陈老师幽默风趣的笑话带给了我们快乐,在讲到枯燥无味时,给我们提起了学习的兴趣。在我以后的课堂,每每遇到学生分神时,我便学着陈老师的样子,讲一个简短的笑话,学生们也会兴趣倍增,笑声连连……。

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陈老师严谨治学的风范,给我以后的笔耕不辍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据老师讲,自己曾就读于著名学府北京师范大学,是著名教授周玉仁的弟子。周老师的治学精神激励了陈老师,并一生不断以周教授为榜样,发愤学习。在银川师范任教时,和自己同时竞争特级教师的有两人,对手因没有论文发表而名落孙山。陈老师多少年来,坚持笔耕不停,发表论文上百篇,且有专著出版。

  陈老师在我人生的关键时刻给我加了油,在以后的日子里激励我把所见、所想、所闻学着用笔记录下来,不断地充实着自己的人生和思考。

钟启泉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

黄全愈先生说:“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加油。”

  秦文君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带来自信和快乐。”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

  教育家的言论精辟而独到。

  自己的成长经验告诉我,老师给我们留下的那一点儿难以忘怀的榜样、技能和思考,就是我们享用终生的最可贵的素质。

 

    留下的那一点儿,就是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