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管理 > 规章制度 >

《导学案》编制、使用和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15-03-31  发布者:admin

《导学案》编制、使用和管理办法

 

导学案由各年级学科备课组长签字后方可印刷,导学案上课前教师必须检查。

一、导学案的定义

 “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更不是教,而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自主学习;“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

导学案,是学生的学案,还是学生的作业。因此,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

二、导学案设计及编写的基本原则

1.设计原则

普通班导学案的编写高考知识点要齐全,但题目的选取只略高于学考,学优班结合资料对资料进行互补,扩展加深。

知识问题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学案内容的结构特点,这样,课上问题就明确且问题坡度较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的过程。

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分为A、B、C、三个层次,(A为识记题,B为理解题,C为应用拓展题),普通班问题设计为A、B层次,学优班为A、B、C三层次。

层次递进化。先易后难。低起点,小台阶。

2.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怎么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就怎么设计。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得会,才是教学任务的真正完成;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切合学生实际的原则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针对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节课的时间里,我们的学生能学会多少内容,就设计多少内容,不要过多过滥。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简明扼要原则导学案,是给学生用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杖”,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习题。因此,导学案的语言,一定要简明扼要,要让学生一看就明白。

三、导学案编写的安排与要求

1、导学案编写的安排

组织安排:导学案编写应以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为主。每一份导学案的设计,每一个题目的设置,每个问题的提出,最好由备课组全体老师集体讨论,由一人执笔定稿。如由每个老师分别设计导学案,初稿完成后也要由备课组老师集体讨论后再定稿。如由备课组分工编制导学案,初稿完成后也要备课组集体审定通过形成定案,再发至每个成员,备课组教师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个性化导学案,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既遵循一般,又体现特色。
    时间安排:各备课组,每周应有不少于2节课的时间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时,要解决以下问题:下一周的导学案定稿,下下周的导学案编写任务分工,以及其他相关问题。导学案编写,必须提前一周完成。
  2、导学案编写的要求

(1)量的要求:一课一案,具体要求是,一节课一份导学案,一节课一定要完成导学案上的具体学习内容。那种不分课时的导学案不允许出现。 一份导学案,每堂课8开或16开纸 ,正反印刷。

(2)质的要求: 知识问题化。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把知识点设计成具体的问题。问题应该明确,学生一看就懂,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一定要有层次,不能过于笼统。问题设计要明确分为A、B、C、三个层次,并在每个题目后面注明,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我们实行新课改革不同阶段,导学案中每类题所占比重是不相同的。在改革起步阶段,我们统一要求为:每份导学案中,A类和B类题所占比重,不得少于百分之八十。C类题,在每份导学案中不得超过一题。任课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自行增减。

(3)审定要求:各学科导学案正式印刷前,备课组长须再全面审核,杜绝务各种差错,确定无误后由备课组长在打印室出具的导学案纸质文稿上签字后方可印刷。

(4)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结构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掌握、运用的概念、公式、要点等;能力目标:需要学生提升哪些能力;目标要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第二部分、重点难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考纲,确定重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第三部分、学法点拨。对当堂学习内容进行学法指导,或对某一环节的设置、某一问题的深入进行点拨。预习指导时,要向学生说明清楚。

第四部分、探究学习:导学部分的内容不能习题化,应将知识点问题化,即根据内容和学科不同设置A、B、C三类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讨论价值,且不一定是三个问题)。学生的探究学习包括自主学习即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练习及同组讨论合作交流等。

第五部分、当堂检测

1.题型多样,量要适中,以5分钟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第六部分;小结与反思 

尽量让学生针对本节课的核心规律和知识进行文字或网络图式的总结,教师可加以点拨或补充。学生既可以是针对全堂课的反思也可以是针对某一问题的反思,课后还要有教师的反思。

四、导学案的使用方法

1.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上课时,教师要以上课前下发的导学案为抓手,来组织本节课的教学,经过学生的充分展示和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学习任务。

2.下课时,教师要把本节课的导学案收回,当成作业来批改。并在下一节课前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学生作出奖惩评价。

3.针地不同类型的题目和学习成绩各不相同的学生,对完成情况应有不同的要求。在课改第一阶段学校的统一要求是:每份导学案上的A类B类题目所有学生必须完成;C类题目,各科任老师根据学生情况提出具体要求。

4.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要求全部使用双色笔。蓝黑色笔,是学生课下第一次做导学案时使用;红色笔,为课堂上其他同学展示后或老师点拨后学生补充完成或纠错时使用。这种方法,便于老师进行教后反思,也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5.每月由学生分学科装订好的导学案作为学生的复习资料,也是学校检查作业的依据。

五、导学案的管理和评价

1.以周为单位,各备课组长,要把本周所用导学案和电子文档送交信息中心存档,以备学校建立各各年级学科的导学案数据库。

2.学校教导处每月进行一次导学案评比,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出等级,并纳入专任教师评价(教学工作部分),每学期组织全期的总评。